新聞資訊
News
國家統計局10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,2024年1—9月份,全國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378978億元,同比增長3.4%,其中,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91001億元,下降0.2%?;瘜W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0.1%。分產業看,第一產業投資7044億元,同比增長2.3%;第二產業投資129685億元,增長12.3%;第三產業投資242249億元,下降0.7%。第二產業中,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2.3%。其中,采礦業投資增長13.2%,制造業投資增長9.2%,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24.8%。第三產業中,基礎設施投資(不含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)同···
國家統計局8月15日發布數據,7月份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.1%;環比上月增長0.35%。其中,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5.7%;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8.6%。分三大門類看,7月份,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.6%,制造業增長5.3%,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.0%。分三大門類看,7月份,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.6%,制造業增長5.3%,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.0%。分行業看,7月份,41個大類行業中有33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。其中,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4.7%,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5.7%,農副食品加工···
2月26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第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名單,共有111項技術入選。據悉,先進適用技術以適用性為核心,具備技術領先優勢,已有成熟應用實踐,可快速復制推廣,符合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技術,包括承載和應用技術的工藝、物料、裝備、軟件、系統、管理、咨詢和服務等。具體包括高端化技術、智能化技術、綠色化技術、產業基礎技術等四個方向。梳理名單發現,淺冷油吸收法煉廠干氣回收利用成套技術、難降解化工廢水電催化氧化關鍵技術、重油高效催化裂解(RTC)成套技術等33項化工技術上榜。工信部要求,通過對接活動等多種方式予以推···
2月26日,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外公布了國家高新區在2024年的發展成績單。2024年,國家高新區園區生產總值(GDP)19.3萬億元,同比名義增長7.6%占全國比重為14.3%。國家高新區實現工業增加值9.8萬億元,占全國比重為24.1%,同比名義增長5.8%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約2.4萬億元,占全國比重32.5%,同比增長2.2%,增速較全國平均水平高5.5個百分點。2024年,國家高新區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約9.5萬億元,同比增長2.5%,其中出口總額6萬億元,同比增長10.1%,占全國比重21%。國家高新區持續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資力度,全年新注冊外資(···
2月20日,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北京召開“2024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”。其主要任務是: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,總結回顧2024年度石化行業經濟運行情況,分析研判面臨的經濟形勢,研究部署新一年經濟運行的重點工作?,F將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的報告摘編如下,以便行業同仁參閱。堅定信心 以進促穩努力再創石化產業穩中求進新局面一、2024年石化行業經濟運行的基本情況和特點2024年是實現“十四五”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,也是外部壓力加大、內部困難增多、形勢復雜嚴···
營業收入連續3年穩定在16萬億元左右中化新網訊 “2024年是石化行業經濟運行筑底企穩的一年,全行業經營業績特別是效益是‘十四五’的谷底,2025年將是行業再創佳績的一年?!边@是記者在2月20日于北京召開的2024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信息。發布會披露,2024年石化行業經濟運行基本穩定。數據顯示,2024年石化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6.28萬億元,比上年增長2.1%;利潤總額7897.1億元,比上年下降8.8%;進出口總額9488.1億美元,比上年下降2.4%。值得一提的是,全行業營業收入已連續3年穩定在16萬億元左右,且經過全···
生態環境部12日公布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環境治理 嚴密防控環境風險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到2026年,全國危險廢物環境重點監管單位實現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全覆蓋;到2027年,全國危險廢物相關單位基本實現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全覆蓋,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穩中有降,利用處置保障能力和環境風險防控水平進一步提升。到2030年,危險廢物全過程信息化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,全國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控制在10%以內,危險廢物環境風險得到有效防控?!吨笇б庖姟窂奶嵘kU廢物收集處置保障能力、優化危險廢物利用處置方式、健全危險廢物環境管···
據工業和信息化部2月17日消息,工業和信息化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印發《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行動方案》)?!缎袆臃桨浮访鞔_,到2027年,新型儲能制造業規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,培育生態主導型企業3—5家。產業主體集中、區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,產業集群和生態體系不斷完善。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顯著增強,標準體系和市場機制更加健全?!缎袆臃桨浮诽岢?,加快鋰電池等成熟技術迭代升級,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,提升高端產品供給能力。推動超級電容器、鉛碳電池、鈉電池、液流電池等工程化和應用技術···